妙笔阁>青春校园>大明天子录>第111章 商讨商税改革

朱祁钰有意无意的替杨善说话,最高兴的莫过于杨善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脸上的喜色就不曾消失过。

其他众人则陷入沉默,思索着刚刚听到的一切,他们此时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一次寻常的出使,暗地里竟然有着这么多的打算,而皇上的布局之深远,再一次刷新了众人的认知,让他们又一次震撼不已。

不过,即便是朱祁钰说的很详细,对于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众人还是有些弄不明白。

“瓦剌内部不和这个臣等都知道,可是皇上怎么知道瓦剌会被鞑靼取而代之?臣可是知道,现在鞑靼势力微弱,远不是瓦剌的对手。”陈循带着不解问道;

朱祁钰总不能说我是从后世看历史书上面写得才知道的,但是他又没有很好的借口。不过,身为皇帝就是最好的借口,于是他想也不想的回答道:“这个诸位无需担忧,朕说的就是真的,朕就是知道!”

很霸道,很强势,很皇帝作风。

噎的陈循无话可说。

于谦见此脸上总算是有了些许表情,他冲陈循道:“陈公应当知道,皇上将锦衣卫和东厂都整编成了军情局,军情局主要负责收集各路情报,皇上根据军情局收集的情报综合考量之后有此一说也不足为奇。”

陈循点头,算是认可了于谦的解释。

而朱祁钰则是暗自翻了个白眼,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因为事情涉及到军务,众人也都知道了这件事情背后的一些表面布局。再深的东西聊起来就有些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于是对于挑拨瓦剌和鞑靼的问题上就此打住。

杨善的散官衔也正式擢升为从一品光禄大夫,并且赏宝钞五万贯。

解决了因为杨善升官的原因而引发的政事堂诸位大臣的不满,朱祁钰就瓦剌和谈后的处置事件继续吩咐道:“六个新建坊市的问题,以及和瓦剌脱脱不花以及也先的和谈条款,诸位要多多费心,尽快催促他们先行交付第一批的该给物品。坊市也要尽快选址建造,争取来年入春后就能正式开启使用,为我大明创収。

“是,臣等定会督促瓦剌方面尽快交割首批的物资等协议条款所提之物。”于谦等回答道;

说到和瓦剌互市贸易,朱祁钰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看到的一片文章,虽然不知道其真实性,但是也多少有些道理,

大体上是讲在对外贸易上,明朝绝对算得上一个不怎么聪明的朝代。

中华大地从唐朝以来,对外贸易就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到了宋代,经济空前发达,朝廷更是学会了利用对外贸易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建立了一系列的海外关税和专卖制度,将朝廷的收益最大化。

然而到了明朝,可能是由于见识和学识的问题,又或者是当时被元朝破环的贸易环境问题。加上沿海骚乱不断,朝廷最终选择闭关锁国这一条在后世看来极为自损的办法。

在宋朝,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官员,都对海外船只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在沿海各省,一旦发现有外国船只到来,地方官员立刻蠢蠢欲动,他们向上级申请开支,再派人到船上邀请船长、船员参加政府组织的聚餐,表示欢迎。

为了欢迎海外商人,政府甚至出台了法规,保护那些出事的外国船只。在中央政府层面上,皇帝甚至亲自下发空白诏书,让他的使者们带着诏书到南海诸国,根据情况填写,招揽生意到中国来。

当然,在一片重商的氛围下,政府有着不小的财政利益。

在宋朝,海外关税的税率是十分之一。除了正常的税收之外,宋代还实行官卖制度,许多海外商品不允许民间买卖,只能由政府收购。由于价格较为合理,形成了政府与外商双赢的局面。

专卖之外的其余物品,则由外商和民间商人进行自由交易。

到了宋朝后期,随着政府敛财倾向的加强,为了便于管理,将外贸向广州、泉州等几个重要港口集中,并禁止其他地区接待外国商船。

这种倾向的出现为当时朝廷国家的海外贸易投下了一丝阴影。但在宋元二朝,由于皇帝仍然能够从对外贸易中获得大量的财政收入。虽然从制度上加以限制,但在精神上却仍然是鼓励贸易的,当地方官员并没有对外贸设置过多关卡。

到了明朝,事情却发生了逆转。

由于明太祖强调农业,轻视商业,明代各个边境的官吏不仅不鼓励贸易,反而限制贸易。他们认为,海外诸国与中国的贸易不是互利行为,而是皇帝的一种恩赐。所以明朝初期既不对海外船只征税,也不准海外船只自由贸易。

当时的皇帝认为,外国人远渡重洋到中国来,唯一的原因就是仰慕中国的德化,前来朝贡的。他们把所有海外的商团都当做外交使团,而不是做生意的商人。

如果一个外国商人想来大明做生意,他必须把自己伪装成外交使者,才会被获准将货物输入明朝。输入明朝后,还不能自由买卖,只能统一交给政府,算作贡品押往北京。而皇帝则会赏赐给这个“使者”大量的钱财,这些钱财远远超过货物的价值。

私下的对外贸易是完全禁止的。

这使得官方垄断了对外贸易,成为现代贸易垄断的一个先例。

除了东南沿海之外,在西北地区面向中亚内陆,一套类似的规则也建立了起来。

从西域来的商人带着货物到达边境后,必须在嘉峪关外等待。当一位外


状态提示:第111章 商讨商税改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