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铁十字>第六节 动荡的昭和时代(补)
雷神之锤,那集团军包括了所有党卫军里最能打的部队,简直就是摧枯拉朽,不可一世。

当初德国进攻南非,地盘比满洲还大,防御坚固、守军众多,装备、粮食乃至各种各样的设施都不缺,还是美军将领统领,但就是这样德国用这些部队打出了闪电战2.0,南非半月亡国!就是在这以后,美国认为不可能再在军事上战胜德国,选择了妥协这条路。但反过来说,德国打美军毫不费力就代表德国能毫不费力地占领美国?这是两码事!不然为什么德国见好就收,从未登陆美国本土呢?元首总比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高明得多吧?也没人站出来指责他错误、胆小、保守乃至怯懦云云,大家反而认为元首见好就收、不去进攻美国本土是极端高明的策略!

就中国而言,我在中国见到的师人数跨度很大,少的只有3000人,大概就是徒手的补充师,没有什么作战能力,只能单纯输送不合格兵员——对!是不合格而不是合格,我没说错!多的有20万甚至30万。

有人看到这数字又要跳起来说我胡扯,哪有师20-30万的?帝国陆军师团再加强也不会超过3万人,怎么可能有20万的师?对这种人,我只想说你们世面见得太少、孤陋寡闻,真不怪你们,20万兵力的师我见过不止一个,确切地说是三个!当时中国gong chan军的正式番号叫八路军,八路军下一共三个师和一个总部,我到山西129师时已是昭和16年年末{1942},后来这个师就发展到20多万兵力,其他的115师、120师差不多也经历了这种发展,八路军最多时候有100多万,下面的独立旅、独立团、独立纵队数不胜数,不是内部人士根本弄不清——我也就是对129师情况比较熟悉,对115师和120师的编制就相对陌生,但每个师20万以上毫无问题,不信你们可以参考中国出版发行的历史书籍,写得肯定比我回忆得要清楚。

【编者注:抗日战争时期,jiang jie shi为限制八路军力量发展,一直只给予3个师的编制和有关军饷拨付,抗日武装一方面要顾全大局不能突破编制,一方面又要发展壮大与日军作战,便采用了独立团、独立旅、纵队等发展形式,到战争后期确实不能用传统师的眼光来看问题】

人数虽然重要,但决定战争成败的不仅仅是人数,还和装备、训练、指挥能力有关系。战争后期帝国在本土成立了所谓的总军,编列了大量新编师团,据说武器装备也还不错,但后来一下子就被裁撤了,到现在为止还有人表示不满,意思他们也是战争的贡献者,怎么能如此草率对待呢?说句实话,这种部队有什么战斗力?我们在前线的野战师团一个能打这种新编师团5个!所谓一个大队顶中**一个师这句话是有严格限定的:大队是指战前准备的甲种师团大队编制,中**队的师是那种7、8千最多1万的部队。如果是东京这批丁种师团,怎么可能一个大队顶对方一个师?

东线战场就看得很清楚,红军组建了大量的师,哪一次兵力不比德国多?但最后谁打赢了?单纯拼人数完全是业余军事爱好者的想法,真正的指挥官和军事家从来不会简单地看人数,开战初期我们一个大队打中**一个师不成问题,但后来就是问题——因为老兵逐渐损失了,新兵、补充兵可以填上人数差异,但填不满实力差异。所以后期我们通过追加装备来弥补士兵战斗力不足——炮兵瞄准不行,好办,我多加几门炮;步兵射击不行?我们换冲锋qiang加强火力压制;一线队伍冲击力下降?上坦克嘛!

我不怕自己揭家丑,帝国陆军的战术其实很呆板,德国人有句评价——日本陆军是最好的一战陆军!千万不要认为这句话是褒义,这是昭和16年后的评价,那时候距一战开始都快30年了,还最好的一战陆军?不就说明我们食古不化、保守呆板么?可你也不得不承认,帝国陆军就两套,第一套:步兵冲炮兵轰,步兵冲完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第二套:中路突破、全线击穿或中间牵制、两翼齐飞。就是这两套战术,没有其他新鲜玩意。

什么?你说肉弹攻击?那不是战术,那是绝望时的挣扎!

反观德军,那陆军战术真是出神入化,令人叹为观止,闪电战、闪电战2.0,空地一体,装甲突防,到来后又发展出“战术核弹洗地、火箭冲锋、树梢攻击、装甲箭头、全领域立体化作战”的席卷战,你前线说不定才刚开了头,后方500公里已全面崩溃了,这怎么打?有多少国家有500公里的防御纵深?德国当初打南非用了半个月,但打之前足足准备了3个月,为的就是验证闪电战2.0,陆军参谋本部派了不少军官去观摩,回来后感慨——和看科幻电影一样!从那时候起我们就下定决心要裁军了,因为人数已不是战斗力的关键。

根据这场战争的各国表现,不断有人在思考各种假设,其中有个很有趣的假设是如果德国和中国接壤,是不是就能把中国彻底干趴下?我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德国比我们强的是正规军实力,打大型会战比我们强得多,但搞治安战、反游击战的水平很低,甚至还不如我们。就中国这地形,北面——我指长城以南到黄河以北这片土地因为地势平坦,有利于德国机械化装甲化部队,打起来会比我们更轻松,但黄河以南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山地、丘陵、江南水网地带德国就要出问题了,他们重装备太多、对补给要求太高,中国当


状态提示:第六节 动荡的昭和时代(补)--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