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攻约梁山>523迫不及待
辛苦干活的好.....这是宋王朝无法改变的。明、清,也一样。

这都是后话。

再回到眼前。

因为八万烂禁军根本不能用差点儿导致大宋药丸的可怕事,高俅和京城众勋贵将门被赵佶叫进宫私下大骂治军不利、深负朕望,你们怎么为朕管军的?就管成这样?......骂得狗血淋头......

童贯对赵佶私下动动嘴,把烂禁军大难题甩锅给了边关和围剿两大寇的官府那边头痛去,他轻易解脱了,轻松了,还暗中完胜了高俅和京城众将门一次,军权威势大涨,却也不是就此就没事干的能尽情放松享受富贵荣华了,接着还要处理补充禁军兵力的事....

毕竟,赵州大战折进去了数万;变相裁掉那八万步军烂禁军,只收了四万补充,又少了四万人;追杀唐斌和三次进剿水泊梁山又失了数万,这方面损失最重,赔进去步军水军精锐不说,还赔进去大宋最重要的好马骑兵精锐。镇守京畿的禁军如今只剩下二十万出头,离朝廷能容忍的最底线——三十万兵力,也差老大一截。这如何能让早吓破了胆极缺乏安全感的朝廷心安?

必须赶紧从民间征兵挑好手补充到三十万。这事,难了。民间全坏蛋哪。想从民间并不缺的孔武恶汉中挑出朝廷可用的好兵,这难系数不是地狱级的,也不是史诗级的,也容易不哪去。

好在,宋辽又和平了,这事不用太急,更不用大佬童贯亲自操心,圣旨盖帽,从枢密院吩咐下去就得。自有人去费心搜罗......

交办的人,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官吏,接了征兵差使是既叫苦不迭,又欢庆不已。

叫苦,自然是想完成中央要求的好兵任务,这太难了。

这回不能糊弄了。高俅和将门都在瞪眼盯着必须是好兵,人选得在严厉考核后合格.....

欢庆?

自然是又有正当理由可巧立名目大搅民间了,能趁机搞勒索,又能发大财了。

这个征兵令直接导致了严重后果:灾后没有新反贼的大宋终于出现新贼,而且是全国范围性质的......没了富足到数年吃不完的粮食储备有力安稳民心,官府这么一搅一逼就必然有人造反。

入选最体面的禁军,在最美好京城驻防和生活,竟然对民间没有吸引力?

朝廷和地方官府对这个太出乎意料的结果大吃一惊,太不解,也措手不及。

官老爷们不知道的是,对当不上官又散漫自在惯了的民众来说,自由往往比什么都可贵,当兵享受不了这个官理所当然使狗一样随意骂着驱使干活那个豪门随便鄙视殴打的那份气。

当禁军,驻扎京城,管束最多,最不自由,受气也最多,京城那能欺负当兵的各色人太多了。当禁军还得打最危险的仗,就象赵州大战这次,还没肉吃,连凑合吃到小鱼也是稀罕事。

当民,在地方至少还能打大鱼打打猎吃到肉。也不知怎么了,这些年不知不觉间,山中多了不少不认识的或本地以前没有的植被,野草异常丰美,野物着实多.....就是猛兽也多了太危险.....

....................

童贯潇洒“建功”,权威大炽。在这段时间表现不佳的唐恪急于挽回在赵佶眼中的形象分,也赶紧抢出来表现一把,献计献策,主张进一步收拢地方战马集中到中央加强管控。

他是在炒欧阳珣当初一力主张收马政策的剩饭,只是换了套自己的说词,本质无非是加强中央,削弱地方,并能有效制约民间有战马可夺了造反迅速成大势大害。

他的目的是想把全国非战区的绝大多数战马都收归侍卫亲军马军司掌握,也就是掌握到他手里,无形大大增加他的军事权势和在朝中的分量。但,客观上对压制民间敢造反也确实有用。

唐恪当朝漂亮一提,当场赢得了太多朝臣的称赞支持。

这些朝臣,包括父子皇帝,都恨不能把全国的所有好处及优越点全抓到自己手里。

太尉高俅就第一个跳出来大力支持朝廷这么做。

进一步收马,控制在京城,必须的,而且刻不容缓,最好是马上.....

高俅支持,完全是为自己。

他说:“赵州大战是最大的教训哪。再不能出现赵州战场那样,我们明明有战马优势,却有马而无人能立即用起来投入紧张需要的战斗赢得胜利。步军也得有骑兵,至少步军也得会骑马.....”

主要管京城步军的勋贵将门们顿时一片赞成声,一反常态地支持老对头高俅.....

勋贵当代代表,枢密院常务副,石肤站出来表态赞同高俅,说:“我朝有战马优势,我朝军事要符合时代条件,要随着时代积极进步,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我朝必须把战马优势发挥到极致......吧啦吧啦.....步军司将士不可再是纯粹步兵军阵了,必须转化成马步军能一体协同神作书吧战.......”

这么大的事,尤其是涉及军权布局,儿皇帝赵桓不敢擅自神作书吧主,请示到赵佶那。

赵佶.....同意了进一步收马及战马装备步军。

马军司如今的优势威势太大了,必须用步军司平衡一下,防止一家独大终成害。赵佶也是想在战马分配上安抚拉拢高俅和勋贵将门这两方皇家看门狗,就算不能让狗真忠心耿耿,也至少别寒了狗心造成反咬一口,噬主.....此外,赵佶对唐恪的能力已经产生怀疑,不大敢依赖了。

于是,唐恪注定失望了。

对这种排排坐分


状态提示:523迫不及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