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我有科研辅助系统>第19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订阅)
酐和3-氨基戊烷。

……

周一上午。

因为上周三课题组放假回来刚刚开过一回组会,所以今天主要是补充汇报。

陈婉清把更新后的研究计划讲了一遍,魏老师的看法和许秋是差不多的,也提出质疑“设计的是不是有些太复杂了”。

不过他设计的路线合成难度虽然大,但至少还是可行的,再加上所用的原材料都是比较便宜的,因此他并没有强行劝阻。

况且,魏兴思也明白,想要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自主设计合成材料是必须的,能从光电公司买到的材料,都是别人已经研究通透了的。

段云也额外又提了一个pvdf复合金属纳米线的研究思路,需要购买银、镍、钴纳米线,初期实验差不多要几千块钱,找魏老师申请经费。

魏老师大手一挥,批准了,又提点了一句:“经费已经花了不少,你要要好好做,早点做出成果来。”

“好的,好的。”段云笑呵呵的应和道,也不知道听进去没有。

组会只用了半小时便早早结束。

十点半的时候,魏兴思匆匆而来,出现在216门口。

陈婉清没有听到动静,她正在追剧,被抓了个正着,不过魏老师只看了她一眼,转而朝许秋说道:

“你那篇aem来消息了,大改,我大致看了一下要补一些实验,邮件我转发给你了,你仔细看看,晚一点我们再研究一下。”

“好。”许秋应和了一句,还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他打算乘坐十一点半的校车去张疆做合成的,现在他的合成计划只好再次耽搁了。

不过,这倒是个不错的消息,意见是大改,文章最终被接收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众人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又是一篇i一区啊!

本科还没毕业,马上就两篇一区,两篇二区,还有若干二作、三作的文章。

而且,光从文章质量上来看,现在实验室里也只有吴菲菲能和他比一比了,她的一篇ee也都是一区。

但吴菲菲是两年多的工作量,而许秋只进组不到一年。

不过,倒也没人因此心生嫉恨之意。

毕竟科研这事情,组里学生相互之间都没什么利益之争。

不存在你多发一篇一区,我就少发一篇这种情况,都是各凭本事的。

其实,放眼整个科研圈子,也都是花花轿子众人抬的,大多数时候讲究的都是合作共赢,很少会闹到老死不相往来。

除非,像许秋他这种“抢”了严虎组一篇大文章,但这种算是特例,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严虎的心胸不够宽广,他和魏兴思结为仇家,还是有一定可能性的。

但也没有太多的影响,大不了每次投稿的时候,“不愿意遇到的审稿人”一栏里都把严虎给填进去就是了。

……

和课题组小伙伴们笑闹了一会儿后,许秋把注意力转到他aem文章的审稿意见中。

一共有三个意见,两正一负,编辑意见:大改,修改时间:二十天内。

负面的那个是建议转投aelm,写的有些主观,阴阳怪气的,笔法上像是国外人,他也提到了许秋发的那篇a,这篇工作就不适合再发一篇ae更适合它。”

许秋自然是不肯的,ae虽然一个字母之差,但期刊的影响力可差多了,ae只是一个普通二区。

这种意见不用回复,也不用感谢,直接无视掉就好了。

总体来看,编辑相对还是比较看好这篇文章的,不然像aem这样的高质量期刊,有时候一个负面意见可能就直接拒稿了。

要知道编辑的权力是非常大的。

一方面,审稿人是他挑选的,面对不太想要通过的文章,故意把文章交给那些比较“严格”,也就是拒稿率高的审稿人去审。

另一方面,他可以无视一些审稿人的意见,比如他收到三个意见,其中两个不满意,可以直接把他满意的一个意见回传给作者。

这时候作者看到的或许就是审稿人3的意见,可能还会疑惑审稿1和2到哪去了?

文章另外两个正面一点的意见,一个小改,一个大改。

小改的那个,看起来大概率是国内的审稿人,比较模板化的评审意见。

提的几个问题都是比较好改的,包括修改图片、补充文字描述、修改错词,并没有涉及到补充实验。

大改的那个,显然是个老外,至少是常年在英语环境下生活的研究工有些俚语化。

他的意见中,除了一些常规的,比较好改的问题外,还额外要求补充了三个实验。

一个是dft分析下的o能级分布图,一个是暗态j-v曲线的对数坐标图,还有一个是trpl的数据,当然,同时也要求补充对应的描述部分。

dft分析,许秋之前只在魏老师大电脑上做过一次p4t不带氟原子的,带氟原子的是在模拟实验室中做的高级版本。

这个很简单,用cdraw画好分子结构图,在魏老师的大电脑上跑一下就好。

四个体系只需要做一次即可,因为侧链对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在模拟过程中不管多么长的侧链,都用一个甲基来取代。

暗态j-v曲线,许秋他们每次测试亮态之前都会测试,原始数据都在。

不过一般不会对数坐标化,只会在正文中亮态j-v曲线那边放一条正常坐标的暗态曲线。

主要是不会对暗态j-v曲线的对数坐标图进行分析,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理论分析方法,流行于


状态提示:第19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求订阅)--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