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我真是大昏君>第二百一十七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如果追究历史上天启帝的死因,确实是很有疑点的。甚至于,比较相似的正德皇帝的落水和死亡,也可以归为阴谋论。

在朱由校看来,或许是当时的医术水平所限,呛水后肺部感染并不象后世那么好治。在古代,一个小伤风感冒都能要人命,并不算多稀奇。

何况太医院不是那么靠谱,给皇帝治病更是宁可无功,也不要冒险。号称大病治不了,小病治不好。

也或许是某个利益集团,主要是文官集团,因为遭到打击而心中不满,借机暗下毒手。

但归根结底,想要谋杀一位皇帝,绝不象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和容易。

要说简单和容易,莫过于下毒。什么饭食,什么饮料,或者是皇帝头痛感冒喝的药汤。

可皇宫的膳食都由宦官掌管,宦官又是依靠皇帝才能生存,基本上不会被文官收买利用。

药汤呢,也不太可能。太医院多是世袭,不说多忠心,至少要顾到身家性命。而且,开药抓药煎药,都有严格的监督和流程,也不容易动手脚。

至于什么刺客,可能只会出现在小说和电影里。

皇帝的保安,可以参考后世国家元首的严密级别。除非掌握了皇帝的确切行踪,趁他出来嘚瑟的时候或许有那么点可能一击而中。

所以,朱由校认为文官集团要暗下毒手的话,只能是借机,也就是找到机会。

什么样的机会呢?历史已经做了说明。

小木匠落水生病后,并不算致命,至少还能挺些时日。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献上了仙露饮,甜mī_mī的挺好喝,终于让小木匠成仙飞升。

是不是挺熟悉?小木匠他爹就是吃仙药蹬腿儿的,他还不吸取教训。

朱由校是什么人,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的,什么仙药神丹的,能忽悠他嘛?

尽管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朱由校却没有掉以轻心。整肃皇宫,加强保安,提升厂卫的耳目作用,减少微服私访的次数,可谓是胆小如鼠,相当地怕死。

壮志未酬,岂可轻言一死?朕真的,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也正因为朱由校惜命,不会去干什么“御驾亲征”的傻事,也不需要把脸上贴金,或是来个青史留名。所以,他才要交代得细一些,周密一些。

这不仅包括秋后要入京述职的熊廷弼和毛文龙,还包括这些要出征的将领,以及接替他们的后备军官。

“曹卿勇冠三军,但作为高级将领,当知职责所在,切勿轻冒危险……”

朱由校将一批最新特制的望远镜挨个赏给众将,并温言慰勉嘱咐,期望之深,令人动容。

曹文诏单膝跪地,双手接过皇帝赏赐,慨声道:“万岁叮嘱,微臣铭记于心,定不负万岁所望。”

皇帝含笑颌首,伸手扶起曹文诏,又唤过周遇吉,亲颁赏赐,说道:“周卿忠勇敢战,朕甚是放心。”

朱由校最为欣赏周遇吉的忠义死节,历史已经改变,他希望周遇吉能建功晋爵。还有史书所载的死战不降的周遇吉的夫人,诰命之封就等着周遇吉征战而回呢!

言语虽短,却透出皇帝的赞赏。一个放心,正是对周遇吉的很高评价。

周遇吉同样跪倒谢恩领赏,慨然表示道:“微臣得万岁赏识,定于辽东建功灭奴,令万岁再无战事之忧。”

“好,好。”朱由校扶起周遇吉,抬头环视众将,朗声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朕对众卿有此期望,亦不吝晋爵封侯,众卿也必能不负朕望,建功立业而还。”

停顿了一下,朱由校接着作出承诺,“诸军开赴辽东时,为了军事机密,朕便不去为众卿送行。众卿凯旋回归之日,朕必出城亲迎,敬众卿一杯庆功酒。”

“微臣谢万岁隆恩,必不负万岁所期,平辽灭奴,为万岁了却边事之忧。”曹文诏先跪倒,朗声作出保证。

众将有了代表,纷纷跪倒,粗豪壮烈的声音响彻大殿。

封建社会讲究个报效,君恩则是最大的,最难报的,唯有一死才算终点。所谓忠义,便是如此。

而人生的目标,不外乎是升官发财,大多数人都是如此。纯而又纯,要为全人类谋福祉的除外。

皇帝既施君恩,又是达成人生目标的决定性人物,且不昏庸无道。那又怎么会愁没有自己的忠心臣子,没有肯以死报效的文官武将呢?

况且,在古代,皇帝与国家、社稷在含义上是相近的。以死报君王,以死报国,以死报社稷,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在这大殿上,可都是朱由校精挑细选的忠勇干将。

就算是没有这次召见,没有亲手颁予的赏赐,没有谆谆叮嘱期盼,殿内的众将也不会让朱由校失望。

但有了岂不是更好?朱由校觉得激励的话从自己口中说出,更会有加倍加倍再加倍的作用。

说实话,朱由校太想在明年结束辽东战事了。

明年也就是天启五年,到了天启六年,京师爆发大水,江北、山东出现了旱灾和蝗灾。秋天,江北又发大水,河南出现蝗灾。

灾害频发,已经显出了向高峰攀升的明显迹象。

如果平辽成功后有一年的缓冲时间,朱由校就能更加从容地布置。如果战争还在持续,那辽东战事再加上赈灾的物资,就会使本已好转的财政再度陷入窘迫。

而平辽要成功,靠的是朱由校不计成本的投入,靠的是他先知先觉的布置,更要靠忠勇的将领和成千上万


状态提示:第二百一十七章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