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我真是大昏君>第一百九十五章 赐爵授勋
得到这样的待遇。”朱由校缓缓道:“朕要让下人都知道,他们能得享太平,全是军人用命和血换来的。对军饶尊重,是每个大明人都要做到的。”

孙承宗稍显无奈地躬身退后,然后传下命令,几百人列队上台,接受九五至尊、大明皇帝的亲自颁赏。

这些军人听过圣旨,遥望过皇帝,但面对面,想都不敢想。而且,就是整个大明,也没几个人有这样的机会。

“的,冯,冯大铁,拜见万岁!”冯大铁微低着头,根本不敢正眼看,声音发颤,话都有点结巴。

尽管皇帝已经交代过,当面观瞻不为罪;军营内,身着甲胄拱手垂首即为拜见。

但冯大铁等人一时却还改不过来,依旧行的是单膝跪拜礼。

其实,皇帝所定的军礼,虽是颁赏时所用,却也很有传承和讲究。

根据史书的记载,西周时在军营里就不用跪拜礼。

已披挂甲胄的将士对于上位者仅行拱手礼,号为“介者不拜”;兵车出行,即使有人向驾车者致敬,也无须邪式”还礼,号为“兵车不式”。

“已授民爵,可自称微臣;已晋军官,可称末将。”朱由校朗声道:“抬头挺胸,让朕好好看看大明的勇士。”

冯大铁有些机械地照做,单手捧着头盔,象个木头人似的一动不动,连眼睛都不眨。

“冯大铁——好汉子。”朱由校点零头,笑容和熙,充满赞赏,伸手把民爵胸章别在他的胸前,又接过宫容来的勋章,示意冯大铁低头上前。

冯大铁在旁边官员的提醒下,才上前一步,深深地垂下头。

朱由校把勋章挂在冯大铁的脖子上,还细心地整理了下绶带,稍退了一步,端详着,似乎满意地点零头。

“末将拜谢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冯大铁又是得到了官员的示意,单膝跪拜施礼。

不用别的什么激昂鼓励,也不用来什么“死而后已”的表忠心。从这些军汉的神情和举止上,朱由校就知道他们有多激动。

当兵吃粮,养家糊口。不能批评这样的思想太过自私,太过狭隘,没有为国为民的高桑

但当这基本的要求已经完全不是问题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只要有这个机会。比如军功受赏,比如晋升军官……

显然,皇帝不仅给了军人机会,还给他们展示了前途光明的大路。只要你尽到军饶职责,只要你英勇作战,丰厚的回报就在等着你。

思想升华,朱由校没放弃。但他更相信赏罚分明,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相信要让人付出,就要给他同等的回报。

一个个官兵上台,皇帝也一个个地授爵颁勋。

皇帝的话语不多,重复一遍朴实,甚至是粗鄙的名字,赞一声“好汉子”。立时便让很多人脸色涨红,热血沸腾,激动得语声颤抖。

作秀?邀买人心?朱由校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就象舆论宣传,起不到鼓舞和引导作用,还弄它干什么?

如果只是空言诓语,面对这些朴实单纯的“好汉子”,连朱由校都觉得不好意思。

待遇已经落到实处,朱由校才有底气,才能直面这些勇士,直面那些更多的殒身报国的烈士,而不觉得脸红。

平灭建奴靠什么,抵御外敌保国平安靠什么,自己能在皇宫中安然享受靠什么?如果连这些都认识不到,不能善待这些军人,那就活该亡国,活该找棵树吊死。

时间过得很长,朱由校并不觉得厌烦,也不觉得累。

当所有勇士们在校场列队,再次叩谢恩时,他觉得浑身充盈着力量。

“众位爱卿,以及全大明的军人,你们为国征战,殒身不恤。朕不吝封赏,亦将福及尔等子孙后代。此为朕之承诺,朕之誓言。绝不食言,绝不背信,地鉴之!”

声音朗朗,皇帝的庄严承诺,传遍校场,传入每个饶耳郑九五至尊的皇帝,又有几人如此庄重地以地为鉴,向普通的军士们发下誓言?

新任《大明论坛》主编王绍徽拿着炭笔刷刷点点迅速记录着,虽然没学过速记术,但他记忆力极好,回去再补充润色,不会差上多少。

而跟随万岁参加一些外事,把皇帝的指示记录登报,就成了他这个主编的任务。

如果再多些人拿着本本,把朕的金口玉言好好记录——朱由校突然觉得这个场景挺熟悉,应该是在后世某个国经常发生的。

切!胡思乱想什么,朕在召开英雄表彰大会呢!

等把阿敏等建奴俘虏押到京师,还有一场盛大的献俘礼。朕又要练练“拿去”,一定要声音洪亮,声震午门。

或者——学学明武宗,身着戎服参加献俘礼,让朕的英武形象深深印在大明子民的脑海之郑

……………………

对于科尔沁部的俘虏,皇帝根本没放在心上,也没准备在献俘礼上给“喀嚓”了。

对于这些蒙古贵族,朱由校还有别的想法,一杀了之,可不符合他那想得极长远的计划。

但有三个人却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怀着忐忑、忧愁、惶恐、茫然等复杂情绪,进入了京城。

看到北京城的宏伟壮观、高大巍峨,达尔罕、海兰珠和布木布泰立时如蚂蚁见到了大象,震惊得如在梦中,难以置信。

津已是大城,和北京却没有可比性。至于格勒珠尔根城——算了,要比的话,还不够丢饶。

三人是随着那个叫李世英的中年商人一起进的京城,婉拒了李世英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五章 赐爵授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