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我真是大昏君>第一百二十八章 炮弹的灵感,皇帝又爆粗
成为大明强敌。

世界就是这样,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也是残酷至极。

即便大明不是为外敌所灭,不能“安内”的话,在小冰河期的严酷环境下,改朝换代也是朱由校所不愿接受的结果。

所以,兴利除弊、改革进取,才是朱由校最为用心,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

而在改革中,最难的不是颁布政策、推出举措,而是来自于人们的传统的思想习惯。

武学建起来了,新学也招生培训了,但令朱由校感到不满的,还是接受这些的人太少。

军队需要炮兵教官,需要炮兵;朝廷需要经济、技术人才。这些都是要以识字会算为基础,或者说是从读书人中进行培训,最是快捷省事。

但那些读书人呢,如果从整个人数比例上看,可以用应者寥寥来形容。

重文轻武,以科举正途为尊,这些思维观念的阻碍,令朱由校感到十分头痛光火。

已经在取消对生员的优待,就是想逼迫他们转向朝廷所需要专业人才和官员。可看起来,效果并不太显著。

而废掉科举又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几年内不行,朱由校对此还保持着冷静。

“取消国子监,是不是有点操切了?”朱由校似是自言自语,又象是征询般地开口说道。

御用笔杆倪文焕吓了一跳,偷眼瞅了瞅皇帝,发现并不是怒气冲冲的样子,稍微放下心来。

思索了一下,倪文焕小心地建议道:“万岁,骤然取消国子监,恐朝野震动。”

朱由校转眼看着倪文焕,沉吟着问道:“朕为新学学员太少而忧,倪卿可有良策?”

倪文焕躬身道:“启奏万岁,微臣以为可加大廷试或吏部试,从国子监中挑选监生授官。然后送入新学学习,可名为观政。若是不服从朝廷分派,便取消监生资格。”

朱由校眨巴眨巴眼睛,微笑起来,说道:“倪卿此议甚好。”

在古代,读书人要想出人头第,就必须参加科举以入仕途。而要想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重点学校和名师相当重要。而当时的最高学府,就是国子监。

到国子监读书也需要考试,相当于考重点高中。但在国子监中,只有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才能通过廷试或者吏部试等渠道直接做官。

而对大部分国子监的学生来说,要想考取功名,还是要参加科举。

倪文焕这招儿等于是让监生不用参加科举,便可当官。当然,有了官职,还要先进入新学,说是实习也好,观政也罢,反正是达到了朱由校的目的。

朱由校之前对监生是采取自愿原则,入武学的条件很宽,只要身体健壮便可;而开新学的时日尚短,学员还没有确定前途。

倪文焕的建议给朱由校提了醒,监生授官是一招儿。新学学员也给官儿做,岂不是更有影响,更有诱惑力?

同样是当官儿,科举正途固然是显得身份不一般,但能考上的终究是极少数。退而求其次,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也应该是能够接受的吧?

朱由校微微颌首,觉得这样的分析和判断很靠谱。但还要再加上舆lùn_gōng势,效果会更好。

转向倪文焕,朱由校开口说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最近几期的《大明论坛》上要多刊载类似的文章,让那些读书人别整天高谈阔论,不干实事。朝廷需要、国家需要,此时不报效,更待何时?”

“是,微臣遵旨。”倪文焕躬身应道。

朱由校又想了想,说道:“再编些故事,就说有的读书人苦读十年、几十年却不得为官,更无一技之长,连自己都养活不起,连父母都不能瞻养,简直就是废物,连乞丐都不如。”

倪文焕眨着眼睛,觉得这样骂人有点不好吧?

朱由校还没说完,继续依着自己对某些读书人的鄙夷说道:“锦绣文章、满腹经纶,靠着这个做官,能牧民一方,还是能安邦定国?一个个人五人六,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狗屁不是。”

倪文焕咽了口唾沫,决定在刊载的时候,一定要把万岁的粗话进行下艺术加上。否则…….

朱由校骂完之后,心情畅快了不少,接着对倪文焕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加商税和官商不分的问题,也要多加说明和揭露。对于投稿,你也要细加审阅,从中发掘可用之人。”

倪文焕躬身领命,心中甚是喜悦。

发掘有用之人,当然是要替换自己,可却不是贬职罢黜,而是象魏广微那样晋升。

虽然作为皇帝的御用笔杆,堪称心腹之臣,可哪里有在外做封疆的威风?

倪文焕告退之后,朱由校拿过题本,又阅看起来。

尽管政事繁杂,但近几年的工作主题应该不会有大的改变。

对外支撑战争,对内兴利除弊、缓解社会矛盾,还有对小冰河期将临的应对措施,都脱不开“钱粮”。

是抄家来获取暂时的暴利,还是建立能持之长久的良性体系,对朱由校来说,闭着眼睛也会选择。

现在又不是被逼到绝路,象崇祯朝末期那样穷疯了,朱由校自然也不想使用太过酷烈的手段。

但要是有人敢阻碍他推进改革、实现目标。嘿,那他还就不装了。什么昏君、暴君的名头,尽管往朕的脑袋上扣,看朕能少块肉不?

王体乾轻手轻脚地走进来,等着皇爷批完题本抬头,才躬身禀告道:“皇爷,信王殿下和唐王世孙在外候见。”

朱由校摆了下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八章 炮弹的灵感,皇帝又爆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