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都市现代>伐清>第 216 部分阅读

,邓名派来的那个领事的态度很强硬,说什么也不同意停止对庄允城集团的军火销售。

“这条路恐怕走不通,那另一条呢?”赵国祚问道。听到周培公的话后,他意识到对方除了这个不太可能成功的方案甲外,还有一个备用的方案乙——周布政使的智力之高简直是傲视天下。

“那就是我们也向保国公购买步枪,用来装备绿营,现在朝廷已经同意我们生产虎蹲炮,只要官兵也大量装备步枪和虎蹲炮,庄允城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他就得坐下来和我们讨论招安的条件。”周培公胸有成竹地说道,见赵国祚和松奎都面露难色,周培公就把话挑明:“如果不能招安庄允城,或者说不能用一个合理的条款招安庄允城一伙儿,总督大人和将军大人就得被朝廷治罪,被流放宁古塔。然后朝廷就要换人来浙江,可新来的人就能解决问题吗?就能做得比总督大人和将军大人更好吗?明显还是不行!最后他们的解决办法肯定也是向保国公购买步枪,然后招安庄允城,迟早朝廷也会同意。对朝廷来说,这并没有丝毫不同,反倒拖延了问题解决的时间,而且还导致总督大人和将军大人蒙冤。”

赵国祚和松奎当然不会认为其他人在这个难题面前会比自己有更好的表现,周培公说得很有道理,要是后来的人最后也是用这种办法来解决麻烦,那他们被流放宁古塔确实太冤枉了——与其自己倒霉让后来的人卖国,那还不如自己来卖,趁早卖还能替国家多保存一些元气嘛。

这个理由可以很好地解除松奎作为满州太君、赵国祚作为汉八旗干儿子的心理负担,不过朝廷还是绕不过去的,要是不顾鳌拜的禁令,大肆用火器武装绿营,他们就算成功招安了庄允城集团,估计也要面对朝廷的怒火。

见二人已然心动,但迟迟下不了决心,周培公就让无关的幕僚都出去,甚至连卫兵都赶到了门外,然后压低了嗓音对二人说道:“总督大人、将军大人!如果浙江和朝廷发生了一点误会,你们觉得保国公是不是可能保持中立呢?就类似于保国公在我们和庄允城冲突中的这种中立?”

……

北京。

鳌拜最近的心情非常不好,胶东的事情朝廷捏着鼻子认了,现在浙江又闹起来了,幕后的黑手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毫无节操的邓名。他悍然破坏了争夺天下的潜规则,为了不让大清得到天下,他居然不顾后果地武装地主豪强。而赵国祚和松奎似乎已经坚持不下去了,想用火器来武装绿营,他们还有基本的思维能力吗?如果绿营变得这么强悍,那满洲大兵的威慑力还如何维持?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除了胶东、湖州这些妖孽外,居然辽东都出了状况。前些日子辽东来报,说是有些西洋人袭击了宁远——谁知道那些鬼夷脑子里到底在琢磨些什么啊?清兵入关以来,辽东的满人几乎举族搬迁到关内的花花世界中,辽东苦寒之地都被放弃了,大明曾经的重镇宁远现在不过是连接北京和盛京的一个驿站,只有几十个包衣奴而已,那个鬼地方到底有什么可洗劫的?

宁远的怪事并没有在北京引起什么大风波,一个驿站被抢也就抢了吧,事后很久才得到消息的清廷派人去疏通驿道的时候,那些鬼夷已经撤退了,损失看起来也不大——也不可能很大,里面只有一些驿马。反正和盛京的通讯也不是很重要,现在又及时恢复了,北京也就不再把此事放在心上。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浙江的乱局,只要和浙江无关的事,辅政大臣们都不会花费心思去关注。也就是太皇太后出于对满洲的关心多问了两句,从三位辅政大臣口中得到保证,知道此事无关紧要后也就放下心来——鬼夷去过宁远一趟,看到那地方那么穷,大概也不会再去第二趟了吧。

鳌拜和索尼、苏克萨哈商议了一番,认为若是必要的话,也可以稍微放缓一些对绿营的武器限制,等到镇压了庄允城这个豪强后,再收回他们的火器也不一定做不到。

……

湖州,庄家大院。

二月以后就消失不见踪影的安乐思再次出现,庄允城把他介绍给来自浙江各地的缙绅领袖,和安乐思一起出现的还有两个高鼻梁的英国人,他们是被巴达维亚议会通缉的海盗,有一条性能优越的快船。英国船主和他的大副被荷兰人追得在南洋无处藏身,就来到舟山想修理一下船只,补充一些物资。结果在崇明收集荷兰瓷器商人情报时被安乐思招募,以两千两白银的代价雇佣去辽东跑了一趟。

这趟辽东之行对安乐思来说,是他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标志着他从一个军火走私贩子,成长为跨国军火大亨。

“这是十八磅红夷大炮,”安乐思给到场的缙绅介绍他最新推出的商品,两个英国绅士在安乐思发言的时候,向观众分发该商品的性能评估报告。安老板保证这十门大炮每卖出去一门,英国人都能拿到分红:“江湖传言,这种大炮能够一炮糜烂数十里。五千两银子一门,欲购从速。”

第四十四节 靖难(上)

宁远的红夷大炮本来是舰炮,从船上拆下来以后当做要塞炮用。这些炮的质量一般,而且年头很长,甚至还不如孔有德仿制的红衣大炮。安乐思知道,十门重量惊人的红夷大炮邓名一点儿兴趣都没有,不过卖给这些财主当做镇宅之宝还是不错的,在运来的时候安乐思就把这些大炮仔


状态提示:第 216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