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攀龙化鸾>第六十七章 天兆

建元三年,冬天准时来临了。

在此之前,东平里传来了两个好消息。

首先,就是那一顷大豆。

让金知蝉没有想到的是,那一顷大豆不但种活了,而且,在秋末的时候,还获得了不错的收成。大豆的产量即便在后世也不高,每亩能收一石,金知蝉已经非常满足了。

铁平和巡视队的全体成员全都欣喜不已。

这一次,这一顷大豆并没有假手与其他人,金知蝉让米田率领他的巡视队耕种了这一顷大豆。

要知道,这华夏历史上也属于一个创举。

这是华夏人第一次在北方的耕地上真正实现一年两熟。

不过,金知蝉特别命令铁平和米田,一定要管住手下人的嘴巴,千万不能将此事传扬出去。

在没有经过大范围的试验之前,这种经验还存在的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谁也无法预料,这种豆麦相结合的一年两熟,会不会影响到这一顷地第二年的种植和收成。

第二个好消息,在铁平的运筹之下,东平里终于赶在一场雪来临之前,镇子里的工匠们终于提前十天,为里民们修建好了第一批新的砖瓦房。

那些当初赞成停止种菜或者态度两可的里民,成为了第一批新住户。

按说,新房盖好之后,一般而言,是要晾晒上一段时间,才能住人。

可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军属,百无禁忌,乡下人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找人选了个良辰吉日,便完成了搬家。只有少部分人比较迷信,打算明年找一个好时间在搬入新局。

对此,铁平也没有强求。

这种砖瓦房并不大,从外面看,五户并排而建,连成一体,而且,这五户人家共享的两旁各建了一个公共厕所。

砖瓦房前面,种了一些树,主要还是以桑树为主,后面也没有空着,铁平命人给每户人家都用红砖休建了一个猪圈或者鸡舍。

这是三仙女镇开始大范围推广养殖业的第一步。

其内部的布局非常简单,样式也都完全相同。

两室一灶,金知蝉自然不会给他们造什么客厅的,那太浪费了材料和钱财了。而那对于里民们来说,用处也不大。

房顶很高,这是以里民当中一个成年男子两倍身高计算的。修建这么过,金知蝉是考虑到,有些人家子女比较多,以后铁匠铺技术提高了,就可以修建架子床。

因为没有水泥,砖瓦房的房顶只好建成汉代的那种三角形房顶,而不是平顶,这样的样式可以防止冬天的大雪压塌了房顶。

每个卧室长十步,宽六步,大致就是5*3米的布局,也就是十五六平方而已。不过,只有主卧房里修建了火炕。

这也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东平里还没有奢侈到给每户都修建两个火炕,那样太浪费柴火了。

等什么时候,金知蝉把古晋国地区的煤矿挖出来,将煤炭普及开来之后,才会考虑这一点。

不过,金知蝉也假公济私地为自己和母亲她们牟了一点福利。

既然镇子里已经有了独自运作的铁匠铺,那间被陈宫尉挖塌的门房也被工匠改建成了一座浴室。现如今,镇子里的能工巧匠有很多,造一个小型的水箱,管道和喷头之类的东西,还是很容易的。一到冬天只要将热水和凉水同时灌入用麻布包裹了好几层的竹管,里面的温水就会顺着竹管流进这间浴室。

金府的女主人们就可以在冬天洗上热水澡了。

一看到这种精妙的设计,金修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将之进献给王太后和皇上弟弟。

最后,还是金知蝉亲自上阵,解释了一番,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今宫里面不全是王太后和皇上大舅的亲信,若是有人从中使坏,将水全部换成烧开的热水,那岂不是害了王太后或者皇帝吗?

退一步讲,即便宫里面没有人敢于加害这两位至尊。可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人处境非常危险,她就是卫青的三姐,怀有龙种的卫子夫。(之后,才知道,卫子夫连续生了三个女儿,才为刘彻生下了太子)。

无论是太皇太后窦姬、窦太主,还是陈皇后,如今都无时无刻不想加害卫子夫。

这个时候,把这种东西进献到宫中,不是授人以柄吗?

一听这话,金修立刻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个冬天里,整个新丰县围绕着蔬菜这件事,纷纷扰扰了很长的时间,可这对于如今的东平里的里民来说,只是个旁观者而已。

随着蔬菜的普遍种植,新丰县,甚至京畿地区有不少农民学会了蔬菜种植技术,靠着贩卖蔬菜,也的确是获得了一些的收入。

不过,绝大部分人发现,忙碌一整,他们所获得的收入,与之前预想的收入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一整个冬天里,即便他们辛辛苦苦的将蔬菜运到长安城里,所获得的收入也很少。

这个时候,铁平才真正明白,二小姐此举的用意。

物以稀为贵,蔬菜一旦种的人多了,那也就变得不值钱了。

何况,像去年的左游缴那样,已经充分说明,若是没有足够的米田共,种植蔬菜肯定会影响下一年的粮食收成。

建元四年,连续经历了三年的风调雨顺的好天气之后,关中地区的天气终于有了变化。

“铁叔,宁管家,这才刚刚春耕,这天怎么变得这么热了呢?还有,去年冬天的雪似乎下得也有些少了。”金知蝉一大早带着孩子们跑完步,伸着舌头喘着粗气,用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天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