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大明首相>第四十四章 惊出一身冷汗
为皇帝的死亡作准备?这不是犯了弥天大忌吗?

想到这里,高拱脸色煞白,身子摇晃了一下,差点晕过去。

房尧第忙上前搀扶,把高拱安顿到座椅上。

“崇楼,我不甘心就此了却一生啊!”高拱凄然道,“死,我不惧也!死皇上杖下,死沙场上,死得其所;可死于小人的构陷,我不甘心!”顿了顿,又说,“我也放心不下裕王。”说到此,声调哽咽,“在裕王最需要我的时节,我不能死!”

“天底下最不该死的,就是玄翁!”房尧第说,“大明复兴,端赖玄翁!”

“看来得赶紧辩白了。”高拱说着,神情紧张地站起身,对房尧第说,“崇楼,你坐过来,我气得手发抖,握不住笔,你先按我说的意思写出来,我抄一遍就是了。”

待房尧第坐定,高拱倚坐在旁边的一把躺椅上,一脸委屈地说,“我入阁时,皇上即赐西苑直庐,前后四重、为楹一十有六,此乃奇遇!胡应嘉却说我嫌直房狭隘!这符合人情吗?!我家贫无子,又乏健仆,只有族人高福替我经理家事,没有人可以替我送吃食物件,故才搬家于西安门外,便于取衣就食,以免路途遥远误了公事,这怎反倒成了无君、不忠的罪证?”

说着,高拱浑身颤抖,委屈的神情中夹着愤恨,停顿良久才继续说:“禁军和内官皆可作证,看看我当直时是不是私自回家。”

房尧第埋头记录着。

高拱一顿足,道:“至于移直房器用,内阁在直诸臣,每遇紫皇殿展礼,必携所用器物而去,旋即移回,此乃惯例,现器物皆在,自可查证。胡应嘉捕风捉影,竟说我是移器用于外,纯属无稽之谈!”

房尧第照此意,须臾就拟好了疏稿,交高拱过目,边道:“皇上会不会问,既如此,胡应嘉为何弹劾玄翁呢?”

高拱阅毕,抬头道:“这也正是我要问的!往者,胡应嘉每次见到我,必奉承说高某有大才,令他敬仰非常。何以突然下此毒手?不错,胡应嘉劾罢了我的姻亲李登云,但此事与我何干?我也从未因此对胡应嘉心存芥蒂,他也应该感觉到的。”

“以学生推测,此事,背后一定有人指授!”房尧第以肯定的语气说,“胡应嘉弹劾玄翁,若说出于忠君爱国,尽言官的责任,显然说不通。他所指摘玄翁的‘罪状’,本就是捕风捉影,何谈出于正义而奋不顾身?若说胡应嘉是因弹劾了玄翁的姻亲李侍郎而不自安,先发制人以求自保,又未免太牵强。将玄翁置于死地,换来的是玄翁再无机会报复他?若只为此,莫不如讨好巴结玄翁更有效。如此险恶构陷相臣,风险极大,谁敢保证弹劾一举成功?若玄翁安然无恙,按照自保的逻辑,他反而岌岌可危,换言之,此次弹劾所冒风险与所求自安间,本身就存在抵牾。无非是成功了,有大回报;失败了,有保护伞,他才敢冒险去做。”

高拱内心也如是想,但仍以质疑的语气说:“徐老会如此不堪?”

“想想他对付严世蕃的手段,此人还讲什么底线。”房尧第为自己的观点找例证说。

高拱不以为然:“严世蕃为恶多端,无论以何手段对付他,朝野都会谅解,对高某焉能深文周纳置于死地?”

“胡宗宪呢?他可是有大功勋于国家的,皇上也是维护他的,结果怎样?”房尧第又找例证说,“徐揆不还是深文周纳把他置于死地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徐揆能不明白?他这是为保权位而战哩?”说着仰天慨叹一声,“人一旦把权位放在首位,就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了。”

高拱痛苦地摇头。

“不管真相如何,在皇上那里得找个理由出来。不然皇上对玄翁的辩白怎么接受呢?”房尧第焦急地说,点着脑门想了想,一挑眉毛,“不妨就说,胡应嘉弹劾玄翁姻亲李登云致其罢职,他担心玄翁记恨之,甚不自安,但又抓不住别的把柄,遂以细姑无端弹劾。”

高拱点头:“也只有如此了。”

房尧第一脸焦虑,又道:“玄翁,还是去找找徐揆,求他在皇上面前为玄翁辩白。玄翁与徐揆并无仇恨,无非是他担心玄翁急于取代他的阁揆之位,玄翁向他表明心迹,向他示弱,或许他……”

高拱不等房尧第说完,就打断他:“崇楼,徐老心机甚深,当年严嵩还在台上,因预感徐老在算计他,曾设家宴请徐老上座,严世蕃率家人跪求徐老保护,结果怎样?没有用的。”

“玄翁与张太岳是金石之交,而张太岳是徐揆的弟子,玄翁不妨请他出面到徐揆那里转圜。”房尧第又建言道。

“前日叔大匆匆到文渊阁,寥寥数语就不愿再深谈下去了,现在想来,他一定是觉察到什么了,特意去提醒我的。”高拱说,“可事到如今,即使叔大愿意出面,徐老也不会听。”他长叹一声,“把奏稿上呈,就静候圣断,听天由命吧!”


状态提示:第四十四章 惊出一身冷汗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