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大明天子录>第4章 前车之鉴

拿定了主意,也确定了君人选,接下来便是要说服其他大臣,以及虽然没有什么权势,但却可一言废立皇帝的太后孙太后头答应才行。

早在皇帝朱祁镇听信大太监王振的话,率军亲征之前,就已经安排待他亲征之后,国家大事由郕王监国负责处理。而关系到宗庙社稷的事情,则由太后,也就是皇帝的母亲孙太后负责拿主意,可以一言而决。

这也是为了限制朱祁钰的权利,防止他做大,到时候尾大不掉的原因。

因此,只要孙太后头,皇帝的废立便会很的进行下去。

这也是朱祁镇万万没有想到的,搬起石头砸的确实自己。

孙太后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人,哪怕如今他归为皇太后,权倾天下,眼界认知都发生了巨大得变化,很多东西也是没有改变的,野心以及对权利的yù_wàng自然也没有出现在她的身上,垂帘亲政这种事情她也并不想做,只希望过平静安逸的生活。

吕后,慈禧这个的女强人,甚至武则天这种掌控天下人生死的帝王都不是她想要的。不然,九岁登基的朱祁镇这个时候能不能亲政都是一个问题。

所以,当土木堡大败,皇帝被俘,需要另立君的时候,孙太后虽然心中百般不愿,也不得不考虑江山社稷的问题,面对众大臣废立君王的请求,孙太后也是赞同的。

但是,关于君这个问题上,孙太后的想法和以王直于谦为首的众多大臣出现了偏差。

不止孙太后,钱皇后以及很多大臣都希望拥力被俘皇帝长子,三岁的朱见深为君,继承皇位。

因为根据祖制朱见深乃是朱祁镇长子,继承皇位顺理成章。

但是以于谦,王直为主的一些主战派大臣却并不认同,他们已经认可了监国郕王,理由自然也很充分,郕王朱祁钰的年岁和正统皇帝相差不多,已经成年,且还是皇帝钦旨的监国,处置国事井井有条,很有章法。在此危难关头,继承大统,有利于让国家尽的平稳度过难关。

支持朱见深继位的大臣们自是一力反对,就连孙太后也不认同,认为此意违背祖宗定制,不合祖规。

况且皇帝虽然被俘,皇帝长子尚在。至于说朱见深年少,众大臣辅佐,如同正统皇帝继位时一般,同样可行。

“值此主少国疑,至此危机时刻,郕王继承大位乃是民心所向,若是皇子继位不能服众,一些需要皇帝出面的事情未必能够做好。且当也先胁迫太上皇时,君面对太上皇时又该如何自处。是顾忌父子之情,拱手葬送我大明江山基业,还是背上不孝之名,被人口诛笔伐,传讲出去,岂非让我大明难堪”

面对众人的责问,反对,于谦排众而出,怒视众人,口出如刀,让众人无言以对。

终太后头,认同朱祁钰继承大位,登基称帝。

但是有个条件,孙太后不顾哭泣的钱皇后,以及众多大臣的苦苦哀求,冲着于谦等喜怒不可控的众大臣道“郕王登基,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祖宗基业,哀家可以认同,但是郕王登基之后必须下旨立见深为皇太子,日后还政于见深”

对此,众人虽然有心拒绝,却也知道这是太后的唯一条件,不答应,则君不能立,社稷动荡就不能尽改变。于是,于谦大胆应允,答应了下来,至于如何给朱祁钰解释,那都是后话了。

这是众人的妥协。

于是,在此危难时刻,监国郕王被拥力成为君,继承大统,统御大明江山社稷。

皇帝登基需要准备,但是眼前需要解决的还是目前所需要面临的危局,瓦剌大军挟持正统皇帝扣关,京师危机,处处都需要速解决。

一直没有开口的朱祁钰站了起来,他目光一扫下面的大臣,正声说道“众卿,土木堡一战,皇上成了也先的俘虏,且也先大军并未撤军,京师危机未结,对于也先的要挟,本王自是已祖宗基业为主,但也不会放弃救皇上。

众人头,对此表示认同,便是那些心存不满,想要立刻救朱祁镇来的文武官员也知道不可能,也逐渐安静了下来。

见此,朱祁钰继续说道“当务之急是怎么打退也先大军,确保京师安全,此乃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

土木堡大败之后,大明二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即便是有逃来的也都被吓破了胆,毫无再战之力。而京师附近虽说军队也不少,但大多都是老弱病残,根本就不可能是瓦剌大军的对手

如何解眼前燃眉之急成了即将登基的朝的第一个难题。

一时间,朝堂之上纷纷议论开来。

“臣建议议和,先解眼前之困局,日后在途他法。”有大臣提议,认为眼前只有议和一法,不但能够救被俘虏的正统皇帝,还能暂解困局。

“不行,我大明太宗皇帝曾立下祖制,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此事绝对不行。”此提议一出便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

这里说一下,朱棣死后庙号太宗,成祖是明世宗朱厚樬尊称的,后面书中便也已成祖论。

面对吵嚷的大臣,无法妥协的各种提议方法,人群中,一直没有开口的徐珵走出朝列,扫视周边,胸有成竹的说道“启奏殿下,臣夜观星相,对照历数,发现此役我大明凶多吉少,此时避难的唯一办法不是议和,也不是对抗,而是迁都南京。只有南迁,我大明方可度过此次危机,转危为安,还望殿下早做决定。”

迁都提议一出,顿时,整个朝堂为之一静。而后,加


状态提示:第4章 前车之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