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玄幻奇幻>穿越到石炭纪吃虾>24.秋日暖阳

天气是逐渐凉下来的。等他们发现正午的太阳不再灼热时,才发现原来这个大陆不全是夏季。

有秋就有冬,虽然还不知道这里的冬天是怎样的,但绝没有现在这么好过就是了。

是时候该造房子了。

吃完早饭,何明向赵琪说了这个想法。

现在的天气凉快下来,在阴凉处已经有些冷了,两人都在石凳子上坐着晒太阳,这样感觉正好。

要度过一个冬天,他们需要的东西太多了,希望秋天能够长一些,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准备。

“琪琪,我们是不是该重新搭一个房子了?这个茅草屋肯定不能让我们过冬的。”

赵琪点头,“我们多花一些时间,造一间瓦房吧。”

何明在脑海里想象着它的样子,“用瓦片当顶,那墙呢?”

“用粗木头搭好大骨架之后承重,用细木棍在四周充当钢筋的角色增加牢固度,然后糊泥巴墙吧,这样就比较牢固了。”

何明接话,“还应该修一个地炕,天冷的时候可以烧柴取暖。”

“照你的想法不是还得修个烟囱。”赵琪觉得难度有点高了。

但何明和她说了结构之后,赵琪才发现这东西也不难,而且很实用。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讨论好,还用木炭在地上画了设计图,两人开始干活儿了。

这次可不是搭个茅草屋一样,只需要两天,两人大概估计了一下,不停歇地修建,也需要整整半个月。

先是搭好屋子的骨架。四根短的骨架木,大概一米八,楔进地下,还有两根长的,大概二米二,也楔进地下。

这样,高的骨架和矮的骨架之间就有一个高度差,在顶上放一根横木,屋顶三根木头过渡下来,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房顶,整个骨架就完成了。

骨架木是直径十厘米左右,强度很高的木头,楔进地下之后能抗一般的狂风。

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呢?因为没有钉子,两人想到了中国古代神奇的房屋技术——楔卯结构。

楔卯结构可谓是中国古建筑的灵魂——故宫建筑群,那么多房间,建筑的修建没用一颗钉子,全是用楔卯结构连接起来的。

当然,他们用的是最简单的那种——只需要把木头钻个洞,把另外一根楔进去就行了,这样做出来的效果竟然也很好。

承重骨架做好了,开始完善一些小的骨架。房顶上绑了几排细一些的木头,用来放瓦片,四周的墙也用木头搭好了,木头之间缝隙很小,有一面只搭了半边,留半边的空间来装门。

把这些都做好之后,已经过去了五天。所幸的是,温度并没有降低,住在茅草屋里还不觉得冷。

这几天两人每日早出晚归,每天都要干很多活儿,休息得也少了。

之后的事情是烧瓦片。

在费劲地搬来几大篓陶土之后,两人开始搓泥巴了。

何明把藤蔓弯曲成一个长方形固定住,做成一个框子,当瓦片的模具。

模具放在台子上,两人就坐在地上,把模具填满,再轻轻一扣,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陶土片就出来了。

然后把它们放在一根木头上,让它们慢慢变弯定型,变成瓦片的形状,不过比一般的瓦片要长,倒像朴素版的长琉璃瓦。

一天的功夫,两人大概做了一百五十片瓦,放在草棚子下面阴干,这样的话烧制的时候不容易开裂。

两天后,瓦片全部阴干了,何明也搭了一个新的烧陶的窑,两个窑一起加满柴火烧瓦片,连续几个小时,瓦片被烧得炽红再冷却之后,就变成了陶瓦。

一排正,一排反,像普通的瓦房一样,把瓦片搭建起来就可以了。

当天下午下了场雨,里面丝毫没漏雨,瓦片也没有被吹开,这让两人很高兴。

屋顶搭好了,这件瓦屋算是完成了一半,还有四面墙的泥巴没有糊。

在糊墙之前,需要先把地炕修好。两人从一座小的石头山脚下搬来很多石板,形状不太规则,但大概差不多,用来做泥墙的基底。

垒了有半米高,基本能承受住泥墙的重量了,地基也更稳固了,何明开始在靠墙的一面挖沟。

挖一条贯通的长沟,以后这靠墙的一半就是他们睡觉的地方。

沟上盖上石板,把石板间留下的缝隙糊住,就形成了类似管道的一个通道,让烟气可以从一头进来,带来热量,再从另一头的烟囱出去。

因为陶土也算稀缺资源,何明并不知道森林里有多少陶土,也许挖着挖着就没了,谁也说不准,所以糊墙的土就用普通的泥巴。

为了加强泥巴的黏度,两人往里面加入了很多植物纤维——一种类似棕榈树毛的东西。

调好泥巴之后就开始糊,这个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因为要保温,所以泥墙除了填满木头之间的缝隙,还特意加厚了很多。

泥墙糊满,剩下的工作就是修一个烟囱了。

从地炕的出烟口开始,一层一层地垒上去,垒成一个圆柱形的泥巴筒子,再把口子收小一点,一个简易型的烟囱就好了。

没有糊的那半面墙,做了一个木头门,两人研究许久,实在做不出活页,所以进屋要先把门拿下来,进去之后再把门安上去。

除了门可以透光外,另外三面墙上都有留透光的小孔,这样就算是白天,屋子里也不会小孔堵上。

到此,瓦房的修建工作全部完成,耗时十八天。

壳子修好了,装修的事就再说吧,现在他们


状态提示:24.秋日暖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