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青春校园>品读历史—宋>第48章 科举制度

在此,我们介绍下流传了千年的选拔人才的方式——科举制度。

科举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也有一说隋朝),但真正成型,有史料准确记载是在唐朝。

唐朝的科举种类极多,名目繁杂,常设的科目就多达50余种,其中秀才(科目之一)、明经(历史)、进士(这个是重点科目)、明法(法令)、明字(文字)、明算(数学)等科目为重点考题。到了宋朝,常设科目比唐代大为减少,但大体不差。

科举制度实际上是选拔人才最科学、最合理的一种方式。不论你是官宦子弟还是贫苦百姓(乞丐也行),只要你寒窗苦读,日夜用心钻研读书,那么科举考试将是你“功名”的起点。

宋初的考试比较宽松,当时的考试分为三个等级:取解试、省试、殿试。

取解试为一级,也就是初考,由各州县自行考试。考题由礼部出题,统一下发各州县。考试日期一到,无论你是孩童还是老翁都可以参加,碰碰运气。当然了由于名额有限,只有其中的佼佼者才有资格参加下一级考试——省试。

一级考试通过后,大小你也可以算是一个知识分子了,从此你也摆脱了平民的身份。虽说不包分配,领不到工资,但还是可以找个不错的工作,比如助教(宋朝官职)、教书先生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幸运通过,在名额之内,那么你就可以准备好笔墨纸砚,迎接省试了。

二级的考试为省试,这个你可要用心对待了,这关系到你的官运前途。当然,伴随而来的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那些从取解试脱颖而出的精英都汇聚到一起,追逐着读书人的荣誉。

省试比初考难度要大的多,不仅对策论、诗赋、经义等诸科做到了然于胸,还要有出色的现场发挥能力。只有妙笔生花、文章立意深刻的,获得考官的一致认可后,才有资格进入殿试。

值得一提的是,省试录取名额十分稀少,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不等。由此可见选拔难度之大。假如你依旧幸运,榜上有名,那么你将成为精英中的精英,也就是精英中的战斗机。

如果你在宋朝这家大公司刚上市的时候来参加考试,那么你可以得到一份录取通知书,上面会告知你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你可以做官了!”

在宋初的时候只有取解试和省试两级考试,可到了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发现考试过程中徇私舞弊现象极其严重,许多贵胄权臣子弟会通过各种人际关系来提前搞到题卷,进行准备。这样一来,那些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徒便有了可乘之机。科举本身是为了选拔人才,而不是选些酒囊饭袋。

为了检验考生的真才实学,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赵匡胤决定亲自出题,实行殿试。

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sān_jí科举考试。殿试后,直接授官职。宋太祖还特意下旨,殿试合格后,所有及第的人都统称天子门生。殿试后依成绩分三甲放榜。

科举考试不仅是读书人追求荣誉的途径,也是获取官位的最佳方法。全国无数读书人趋之若鹜,经过州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只为了追求读书人朝思暮想的称号——状元。

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片中华大地,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冠,期待通过金榜题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正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状元是在殿试,也就是在皇帝主持的考试中成绩最好的一个,这样获得的称号,得到这一称号的人足以为天下敬仰。

事实的确如此,但状元并不是读书人的最高殊荣。这最高荣誉面世率极低,上百年才可能出现一位。这就是传说中的“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州、省、殿三试中连续均得第一名的传奇人物,才可获得这一巨大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在隋唐实施科举后,获得连中三元的最高荣誉的,在历史上只有十四位,而宋朝就出了六位。这六位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才子,不仅是宋代读书人的榜样,更是我们当今后辈学习的楷模。

这六位,是传说中的凤毛麟角。咱们有必要在此膜拜下这几位仁兄,他们分别是孙何、王曾、宋庠、杨寊、冯京、王岩叟。

对了,我们有必要介绍下科举考试的考场,也就是所谓的贡院。

作为开科取士的地方,贡院就相当于考生们的战场。而当时的考场并不是今天这般明亮整洁、采光良好的教室。从其内部结构来说,可以称之为囚笼。

去年国庆节的时候,我回了趟我的老家,参观了远近闻名的定州贡院(注:如今现存有江南贡院、北京贡院、定州贡院、川北道贡院等遗址,其中南京江南贡院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最为出名)。参观完毕后,考场给我的感觉就一个词——憋屈,这并不是说贡院的规模,而是对当时的考生而言的。

贡院里有上千间房间,但都是不足十平米(有的还不到)的单间,里面略显空荡,除了一盏孤灯相伴外,并无它物,这就是因为当时的规定——锁院制度。

谈到这个,不得不提到所谓的考场作弊。古代的读书人为了能够交出满意的案卷,作弊手段


状态提示:第48章 科举制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