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万历中兴>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长的补给线问...

攻打西伯利亚汗国,是为了知道自己手中的大明,到底好那些已经开始殖民世界的列强比起来,到底实力如何。

尽管在南洋的战场上,大明总是能够把那些西班牙的铁罐头们赶下海去,但是即使在大明原来的历史上,大明面对远渡重洋的欧罗巴人,一样能够获胜,现在的胜利并不在万历的意料之外,但是他更关心的是自己戍守北方和西方的士卒到底实力如何,是不是能够称得上是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一支强大的陆军才是大明这种大陆国家维持稳定的重点,这一点,因为原来的历史,万历一直有着不自信的态度,尽管现如今战功赫赫,但是原本的历史上,在渡过了自己在位的半个世纪以后,大明军队变质的速度快的实在是太惊人了。这一点那些效忠万历的军官们,反而比万历有更大的信心,大明的军队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以及大明军队绝对能够摧毁所有抵挡在大明前进脚步上的敌人,绝对毋庸置疑。

西伯利亚汗国在历史上是沙俄的对手,然而欧洲列强中三流的沙俄竟然能够凭借千人的兵力攻陷对方的首都,那么足可以让人意识到,这个时代,那些欧罗巴的国家到底开始训练什么样的军队了。

拿西伯利亚汗国试手,看看自己手中的大明是不是能够也能以同样的兵力达到预期的目标,倘若不能,那就说明自己的军队还远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倘若能,那万历对于军队战斗力这一块,就可以放心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实在超出人的所料,万历只知道历史上的沙俄曾经灭亡了西伯利亚汗国,但是并不知道对方是在哪一年把对手灭掉的,只是凭借情报知道这个汗国依旧存在,以为沙俄的目光还没有转向乌拉尔山这片东方的土地。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正是在这个时间上,那个有名的俄国沙皇,以残暴文明的“恐怖的伊凡”开始对东方的土地有了兴致,并派出一支一千人的队伍攻陷了西伯利亚汗国的首都。

“对方的实力逊‘色’于大明?”万历问道,尽管对李如柏这个家伙明明身处战场,还派人请示,把好好的战机给错过的行为相当不满,但是对方送回来的军报,万历还是仔细地看了一下的。

“虽然对方同样有板甲,但是强度显然不如我大明,另外,对手比起火器似乎更善于‘肉’搏,他们的火器也和板甲一样,只是一般的火绳枪,不如我大明,‘肉’搏合作能力也逊于我军。”被万历召见的李成梁尴尬地向皇帝回答着,自己因为儿子丢人的行为,羞愧地告病在家,然而万历却一点不吃这一套,直接派太医去李家的府上,强行把对方给拉进宫里来,让对方好好地给自己讲一下西伯利亚的现状,以身体有恙告病请假?万历的手中有锦衣卫和东厂,自己的臣子到底在家里干什么,实在是再清楚不过了。

“倘若对方在鲜卑利亚构筑工事,朕需要再多派出多少人才能把对手给赶出去?”对方在家里到底是养兵还是养小妾万历并不关心,比起大臣的‘私’事,更重要的是把事情的发展回归到大明希望的情况下来,及如何全线占领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

本来这个目标在李如柏将奏报送到京城之前就应该已经可以完成了,然而失去了战机,让沙俄的势力能够有时间部署足够的力量来巩固他们的势力范围,大明现在想要再次达到这个目标,明显比几个月以前要难了。

“倘若李如柏能够尽量集中兵力,将人数集中到五千以上,那么朝廷也需要再派出一个守备的兵力才行。”李成梁忧心忡忡道。大明已经开始了解欧罗巴人经常使用的棱堡这种防御工事了,以实际情况来看,这这用工事确实是一种难啃下来的东西,倘若沙俄在西伯利亚筑起了棱堡,那么大明就不能再轻而易举地把对方赶回乌拉尔上以西,反而要‘花’上大工夫了。这个事情李成梁自然知道,所以只能希望自己的那个笨蛋儿子在犯下错误之后,没有继续脑袋发昏,有把西伯利亚各地的部队尽量调在一起。

“那么就调一个都司,势必要对方给赶出去。”万历命令地说道。

不能在对方的兵力处于弱势的时候把对方赶出西伯利亚,只能在对方牢牢防御的时候强行啃下来,现在就希望沙俄不会在意这片在这个时代没有太多价值的土地,但愿对方不要派出太多的兵力,不然冒着寒冷北上的大明士兵和漫长的补给线,实在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点反倒是莫斯科大公国只是隔着一座乌拉尔山,反倒是方便多了。

“臣遵旨!”李成梁赶紧低头回答道。尽管鲜卑利亚在大明的眼里,现在同样是没有价值的土地,但是这并不妨碍在万历的意志下把这里夺下来,既然皇帝想要把这片土地纳入大明,从而把大明的领土再扩展大一部分,那么以战争为天职的李成梁等一帮人自然没有理由反对。

为大明扩张打下比中原还要大上许多的领土,尽管不能向内地一样供许多人居住,但是这也是和班超平定西域一样了,是实打实的可以传世的功勋,这个工作原本‘交’给自己的二儿子,但是现在看来,对方是没有本事赢得这一荣耀了,李成梁无奈地想到。

真是讽刺,漫长的补给线竟然成为大明和沙俄战争之间的障碍,并且这次不幸而又幸运的是,是大明占有着西伯利亚,所以这次,承担着漫长补给线这一劣势的反而是大明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长的补给线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