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唐朝生意人>第七百七十章固执的王焕堂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符合的标准就是练气。

还有一个佛家讲的是净,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故称参禅。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静坐气功,只是修禅的形式或基础,并非修禅目的。

此类观点与道家类似, 这种方法是有强健身体,却病延年作用的,养生家则将此融入吐纳导引健身功之内,成为以静坐为特点的健身功法。

此话问道了李之,他是修道之人,当然视道家养生术为最,但在人家儒家发源地,只能给个笼统概念:“哈哈,老爷子,你这可是为难小辈了,我可不敢妄自评判孰是孰非!”

“没有关系,你道家讲究个包容万家,我们儒教也主张适于万物,有分歧不要紧,关键还是如何有效的取长补短!”

李之只好笑着说:

“我小小年纪,哪里敢念叨什么分歧,只能讲些共同点,包括佛家和医道在内。道、儒、佛、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之说。都强调精神摄养,主张饮食调养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养老之法,必然要依据天和的性质,顺四时变化而摄养,才能老当益壮。包括起居护养,药物扶,医药调治等等,在我看来,不同之处,略过也罢,这些已经足够了!”

显然,王焕堂很不满李之的这种笼统说辞,一番话也着实在理,但过于浅显直白了些:“李先生,关于炼丹,道、佛、医三门均有存在,而儒家独缺此术,你怎么以为?”

李之哈哈大笑,“老爷子,这问题很尖锐啊,我能不能选择不做回答?”

满堂皆笑,都知道李之的为难所在,也知王焕堂提出这个问题,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了,你要一个异教徒谈论各教,他当然只以为自家信仰更超然些。

但他人也不好阻拦王焕堂,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都这般年纪了,没有人敢不尊重他。

却是另一位百岁老者向李之劝道:

“焕堂老祖脾性就是如此,李先生莫要见怪!但他绝无为难先生的本意,而是这个疑问埋在他心里多年了,近日又见到且亲身服用了道家仙丹,故而他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你只管照实讲就是了。”

再看到王焕堂的频频点头,李之才说道:

“我还是以修炼者身份说说自己的看法,很多人看到道人炼丹,佛教徒打坐,就以为儒家不修行。实际上,儒家也修行,祭祀就是他们的修行。首先我也认同此点,但有一事却不得不说,为何修炼界乃至修真界,甚至神话传说里,绝少有儒家大能提及?至少我就没看到一位儒家修炼者,具有极高修为,便是崔叔目前的一级大师,也是我帮他提升上来的,儒家信徒难道没从其中悟出些什么来?”

此刻,现场一众儒家信徒,均有些面色凝重了。

原本太平是抱着看热闹的心理,此刻也频频向李之使眼色,示意他说话不能太过实诚。

李之却是不管这些,兀自自问自答起来:

“我愿意以客观理性的精神,去分析儒家思想存在的弊端。因为按照儒家思想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儒家思想的弊端视而不见不是正确的态度,看见了而不去摒弃弊端取其精华,也不是正确的态度。”

他略作言辞组织,接着道:

“儒家学说在产生以后,先后有孔子、孟子、荀子的先秦儒学,有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和天人合一思想,但我认为好多原始教义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必然会有旁逸斜出的枝叶一样,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也滋生了一些弊端。比如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造成了传统社会的官本位观念盛行;比如过分强调家长制,没有决策的民主化,最易造成制度上的腐败;涉及到具体修行,我认为儒家思想过分强调道德修养,修德成人、成就高尚的道德,这本身并没有坏处,但是过分强调德治而忽略体修,就永远无法跳出强调现实主义,强调人文知识的固有枷锢!”

他一口气说完,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勃然大怒,或是脸色骤变,或许只因方才的三枚益寿丹起了巨大作用。


状态提示:第七百七十章固执的王焕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