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三国之赤帝>第一章三年之后
官吏的盘剥。还有一层是收购粮食的商贾盘剥——最后面的一层目前还不多。实际要等到明朝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才会变得普遍。

张居正虽然号称一代名相。改革措施也让明朝增加了“可观的”百万收入。然而因为强迫农民,将实物税改为货币税。逼迫农民在夏秋收货时,不得不贩卖粮食。

在这种商业活动中,小农理所当然处于劣势地位。原本要受到地主、基层官吏的盘剥不算,还要受到商贾盘剥。这样一来,还真是三座大山一齐压上。

而在刘玄德力行改革之后,少了地主盘剥,以及基层腐败的情况大幅度提升。再加上出台了最低粮食收购价格的规定。农民身上的负担大幅度降低。甚至有许多农民觉得,太平盛世近在咫尺了——

当然还不够。

如果单纯的以一个农业的古代王朝来说。刘备所做的一切已经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拼了命的想要解决的事情,就这样在刘备的努力下,有了解决的曙光。但是不行的。仍旧不够,对刘备来说,这三年时间的努力仅仅是个开始。

当许多人沉醉在农业古典王朝的所谓“治世”的时候,刘玄德看到的更远。

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理所当然还有工业社会的建立。这才是刘备所期望看到的。

甚至说,除了农民土地问题之外,古典王朝所需要面对的其他诸多问题,也都需要解决——

首先是钱荒问题。

想要发展商品经济,乃至是资本主义。首要的一点是需要足够的“资本”,提升社会的购买力。而目前来说,以贵金属为质押,发行金本位货币已经是其极限了。

刘玄德也曾经想过,是否要一步到位的过渡到国家信用货币的等级。以自己的能力与实力,发行国家信用货币,应该不会沦落到明代宝钞的那种程度吧?

但是在思考过后,刘玄德仍旧觉得这样不够保险。

果然,改革还是需要小心谨慎,一步步的来才好——

而要构建新的金本位货币体系。首先要解决钱荒,也就是需要充足的贵金属。这就是刘备期望解决的问题之一。

再接下来,就是工业技术,原料产地,以及倾销市场这一系列的问题了。

第一项暂且不用多说,在刘备控制下的工坊,目前已经从单纯的邯郸系钢铁产业,拓展到了几乎大半个中原。

在淮南地区种植的桑园与养蚕、丝绸纺织等一系列工业。再加上茶叶以及瓷器。帝国目前可以输出的商品数量达到了极丰富的程度。

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所谓的丝绸之路根本就无法满足所需。

一个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驼队运输的商品过去,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更加糟糕的是,这其中的损耗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盘踞西域的,现如今西域最大的军阀马腾,还有盘踞在中亚地区,根据情报显示,似乎有一些死灰复燃的迹象的贵霜帝国,以及目前正在崛起的安息人……

这一路上,商品的利益将被这些人均分。最终的帝国获得的东西,甚至可能不如这些二道贩子或者三道贩子一半多。

这种情况是刘备无法忍受的。

最后,商品倾销地。为了帝国的未来,刘备固然会捡起剪刀差的利器,用农业利益扶持工商业发展。但就算这样,国内市场恐怕仍旧无法满足帝国的需求……


状态提示:第一章三年之后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