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阁>军事历史>二战之我是蒋纬国>第593节 纵乱之策 1
德国的态度是“没把他们送进灭绝营和毒气室就不错了,把他们赶进苏联让他们自生自灭也不错,他们是苏联人嘛,当然应该去苏联,继续享受伟大领袖斯大林的统治”,以色列的态度也是坚决不要,以色列刚刚建国,人口只有区区几百万,放进来一大批异国异族人会有什么后果?这是无需多言的,以色列政府当然不会干那种农夫与蛇的傻事。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此时与德国、中国、以色列接壤处的国界线上,几乎没有苏军的边境部队进行守卫,苏联的国界线堪称一片大开。如此怪异现象的形成原因也很简单:第一,如果德国、中国哪怕以色列对苏联发动进攻,苏军边境部队根本不堪一击,有跟没有没区别,苏联当局根本不需要担心德国人、中国人、以色列人进入苏联领土,自然不需要有边境部队;第二,边境部队除了防止外国人进入本国,还要防止本国人偷渡前去外国,此时的苏联当局根本不担心这件事,因为德国人、中国人、以色列人正在大力无比地帮助苏联当局把苏联人堵在苏联境内,就算跑掉苏联人,哪怕一千万,苏联当局也无所谓,甚至求之不得,那样子正好减轻苏联当局此时的物资消耗负担了。

“先生…”一个怯怯的声音让杨江从眼前景象中回过神来,他看到附近有一个小女孩满脸充满恐惧、畏缩以及带着一丝期待和希望地看着他。那是一个俄罗斯小女孩,金发碧眼,估计只有十四五岁,尽管瘦骨嶙峋、面色发黄,但可以看得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美人胚子,大眼小嘴、高鼻薄唇,特别是一双大眼睛,犹如湖水般湛蓝清澈。两名海统特工拦着小女孩。

“先生…只要半块面包…”小女孩低下头,长长的睫毛又浓又翘,然后她轻车熟路地脱去上衣,完全露出还没有发育成型并且因为饥饿而愈发显得扁平的胸脯,以及明显的肋骨。

杨江摇了摇头,他知道,这个小女孩是一个雏妓,并且已经很熟练了。杨江转过头:“给她一块面包,让她走。”

看着千恩万谢地离去的俄罗斯小女孩,杨江沉默不语,这种完全突破文明底限和道德底线的事情在中国境内几乎是绝迹的,说起来,这也是蒋纬国的“功绩”。蒋纬国在稳定了军权并且获得北方地盘后,进行巨细无遗的治理,其中就包括“妓院的管理”。蒋纬国没有搞那种一刀切的扫黄,因为他知道这种事是没法杜绝的,只能进行疏导和正确的管理。因此,蒋纬国允许妓院继续存在,但为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所有风月场所必须在政府民政部那里进行注册,所有“失足妇女”都要进行登记,发放相关“证件”,允许“工作时”使用化名或艺名进行保护,但在登记时必须跟**挂钩,填写真实姓名和籍贯,严厉不允许开设“黑妓院”,严厉不允许强迫妇女卖身,严厉不允许使用威逼、利诱、哄骗等手段让未成年女子卖身(触犯这一条直接会被枪毙),所有“失足妇女”都要定期去医院进行身体检查,拥有“工作证”的同时还必须拥有“健康证”,严厉不允许明知自己已患有传染性疾病病(性病)却还继续干这一行,否则以传播疾病、危害社会、谋杀罪名进行严惩,鼓励使用安全工具(避孕套),蒋纬国搞得这套规章制度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普及,确实取得非常良好的“净化效果”,当然了,又让他挨了那些文人墨客很长时间的口诛笔伐。

“真可怜。”一名手下叹息道,“十几岁的小女孩都要被迫卖身,在国内几乎不可想象,她这么大的中国小女孩正在学校里读书呢。虽说苏俄人作恶多端,但他们现在的报应也太…”

“太什么?”杨江瞪了手下一眼,“你也知道是他们自己作恶多端,所以现在恶有恶报,要怪,也怪他们自己!怪他们本国高层!怪他们这个民族本身!无论是历代沙皇还是斯大林,当他们贪得无厌地对别国发动侵略、让别国陷入巨大灾难时,就应该想到这个后果!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他随即若有所思,“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毫不留情地彻底灭亡掉苏联!摧毁掉俄罗斯族!”

“站长,为什么这么说?”

“想想看,你被一个人欺负,他打了你一拳,你没事,你以后还可以跟他化敌为友吗?当然可以,因为他并未真的伤到你,你们之间只有一点矛盾,并无仇恨;但是,如果那个人捅了你一刀,让你差点儿丧命,你康复后能不想着报复报仇?你和他之间的仇恨还用说吗?我们现在跟苏俄人就是这样,我们把他们都逼迫到了这个地步,如果他们以后真能东山再起,我们还有好日子过?为了中华的长治久安、永绝后患,必须要彻底毁灭苏俄!绝不留下后患!事到如今,中苏两国、汉俄两族之间的仇恨已经是永远无法磨灭,不是他们死,就是我们亡!”

“站长所言甚是!”

“站长!”一名身穿军装的海统特工急匆匆地跑过来,面带喜色。

“检查得怎么样?”杨江心里有数地问道。

“不出所料。今天,我们共检查了37艘美国船、8艘英国船、4艘法国船、1艘荷兰船,累计收到了二十八万美元的贿赂。”

杨江笑起来:“此地无银三百两啊!美国人的那些船,我不相信真的只装着粮食、药品、衣服等民用的人道主义物资,肯定内有乾坤。另外,德国人的巡逻船似乎在奥马(


状态提示:第593节 纵乱之策 1--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